close

「生命教育」這個詞,好像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

從前的人因為傳統的觀念傳承,再加上當時教育不普及民智未開,

所以提到「死」這個字,或是連在路邊看到送葬的過程都會覺得是一大忌諱,

總覺得說了這個字,或是看了就不吉祥,甚至連自己的壽命都會因此而折損,

所以對這方面的議題是很迴避的。

因此常聽到一些長輩在提到他們的另一半或是他們的長輩已經過世時,

會用一些替代性的詞語來表達,像是「過去了」、「回去了」、「走了」、

「離開了」等等,含蓄的表達死亡之意。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也時常聽見長輩(不是我家那兩尊)對小孩子耳提面命的說:

路上看見孝女哭墳的場景,或是靈堂,或是送葬隊伍經過時,

要趕快將耳朵摀起來或是乾脆離開,而且一定要轉頭眼睛絕對不能看到。

懵懵懂懂的我們也只能乖巧地回應「好!!」,

即使完全不懂到底為什麼原本疼愛我們的長輩在躺在那裡之後就不准路人看他們否則我們會不幸??

 

雖然說現在教育部已經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裡面,但我覺得也只流於形式而已。

像前陣子孩子學校舉辦一年一度的運動會,照往例又有很多攤商來學校擺攤,

前年有撈金魚,今年則看到有攤位在賣塑膠杯裝的鬥魚。

Franda 小時候在夜市時本來想玩撈金魚的遊戲,但被我帶到旁邊好好的溝通了一下。

我問她,如果妳是魚,妳會希望自由自在開開心心的游來游去,

還是喜歡提心吊膽的擔心不曉得有沒有東西會抓住妳??

因此現在她對這樣的「娛樂」就敬謝不敏。

 

中國來的那兩隻熊貓已經來台灣一陣子了,但直到現在我都「不願意」買票去看牠們,

原因之一就是覺得,動物園真不是一個學習「生命」的好地方。

因為我們人類的私慾,勉強將動物擺在一個人造的、不合乎其生長條件的地方,

只要牠一輩子關在裡面吃喝拉撤睡,怎麼想都覺得怎麼怪。

換成是我絕不願意被長期關在一個地方給人品頭論足的。

即使破軍一直說我意識形態作崇,犧牲孩子認識動物的機會,我只覺得他在放屁!!

就算我想認識動物也不需要硬把牠從爸爸媽媽身邊搶來,且一年還看不到兩次。

 

今天 Nelson 的班導師宋老師又請假了,這學期她已請了好多次,

孩子說,聽隔壁班的老師說,原來是宋老師的母親這兩天因病過世了。

我向 Nelson 提起五年前他因為開刀住院住了近兩個月,

期間他的導師如果能來病房探一下、或是至少打個電話慰問關心,

哪怕只有一通電話,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會銘記在心,

感念她如此關心小兒。

可是她沒有。

除了家人,學校可以說是學童們的第二個家了,因為相處時間那麼長。

如果我們有很親近、很親密的人往生,我們應該也會願意接受別人善意的關懷。

所以我問 Nelson ,願不願意向宋老師表達一下你的慰問與關心??

或許是寫日記,或許買張小卡片,又或許是打個電話(不過我較不贊成這個方式,

怕宋老師現在的心情很複雜,且喪葬事情多不要耽誤她)。

他聽了後若有所思,最後告訴我他要用寫卡片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