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該是改變的時候了,雖然 Nelson 一開始並不很熱衷。
但即將要升上五年級,想必要開始加強英語,否則日後在聽力上就會落後很多。
現在在學校的英語課程,以我的看法,只能說「勉強及格」。
不但節數少,課程設計偏向寫字與背誦單字,且老師的發音也有問題。
不過我並不想讓他進硬梆梆的英語補習班,因為我迷信學習外語要和母語一樣,
一定得從「聽、說、讀、寫」順序開始,而非向我保證--
幾個月能學幾個單字、幾個文法、多少句型、及考過什麼測驗。
小時候我曾在很優秀的美語補習班(芝麻街美語)上過,上得非常愉快,
也對我的聽力及發音幫助極大。
因為有非常優秀的老師--Betty Lu,她的中文名字是陸九雲(還是路九雲我忘了??)。
從前曾是西北航空的空姐,發音非常漂亮又道地,且十分系統化的教我們句型和文法等。
讓我在國高中的英文幾乎不太看書就能考高分(但是我對文法沒興趣,考不好)。
但畢竟 Nelson 不是我,不太能乖乖的坐在教室兩個小時,如果他沒興趣花再多錢也沒用。
且若連 Franda 也要學的話,在開銷上會增加很多(芝麻街學費蠻貴的)。
所以我打算讓他們先從「生活中學英語」,而第一步是訓練聽力。
不像台灣傳統的英語教學,在與初學者或小孩子對話時,速度會刻意變慢或是用「娃娃語」,
就類似國語裡的「吃飯飯、喝水水、包布布、玩球球、睡覺覺…」等等,幼稚的語法。
無論是芝麻街,或是空中英語教室,都是訴求身歷其境的教學。
因此在速度上就如同「一個真實的美國人」一樣,不會刻意放慢或是用不成熟的娃娃語,
這樣才能訓練聽力與腔調,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聽了幾天,很高興孩子們都有很正面的反應,兩個人甚至還會主動拿著紙張抄寫呢!!
不過我並不要求,只希望他們覺得好玩、有趣、想繼續看就好。
有的時候他們難免會失去興趣,或是聽不懂意思,但我還是保持每天一課的進度,
感覺就像是每天和 Mall 裡的朋友們見面聊天就好。
生活中處時處地都可用到英語交談,我想最難克服的往往是父母自己的心態。
要一個不常說美語的人現在拉下面子和孩子在公眾場合說一些零零落落的美語,
很多父母可能就先覺得很尷尬了--怕自己說得不好、或說錯了、或某些字不會說…等。
但我倒認為經過這樣,孩子會很自然的接受「美語是母語的一種」,
就像平常時候我們常說的其他語言一樣,久了就習慣了。
如果碰到不知道的字,剛好可以順便瞭解,不就又多學一個字了嗎??
這個時候,面子到底有多重要啊?!
像前幾天帶他們去買果汁,選了酪梨牛奶卻不知道美語該怎麼講,
回家後就趕緊查字典,原來酪梨是「鱷梨」,叫做 avocado 、
而市場隨處可見的「荔枝」英語就叫 litchi 、去百貨公司搭的電(手)扶梯叫做 escalator……
多妙!!
雖然現在才開始「播種」,好像慢了一點,不過我不急,
只要有耐心、信心,一樣會得到美好的果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