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我超愛喝三合一咖啡的,但是後來覺得味道不夠濃,所以買了罐裝咖啡,沖泡熱水後再加入三湯匙的奶精粉。沒錯,普通的馬克杯一杯加了三湯匙的奶精粉,味道超讚的。

記得大約密集的喝了約二年吧?!所謂的密集是每天至少一杯。20045月時因為建議客人去做身體健康檢查,所以我也花了一千塊第一次進了診所做了身體健康檢查。檢查的項目是很基本的血液生化檢查,包含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肪、糖尿病、血液與尿液的分析。報告在第二天就出來了。

一切都很正常,除了中性脂肪以外,而這個紅字蠻嚇人的---189

我狐疑的看了看,又往檢驗師的臉上瞄了一下,再度回來我的單子看看名字對不對。沒想到我的中性脂肪(就是三酸甘油脂,也是俗稱的血脂肪)竟高達189!!而以我的年紀來說標準值最高應落在130左右。

回來後我仔細的思量一下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不對勁的,不得不承認我的奶精粉應該是元兇,於是我痛定思痛,當天馬上將一整罐奶精粉都丟了。就這樣過了兩年沒有喝咖啡的生活,如果偶爾真的很想喝時就去買拿鐵來解解饞,同時並配合飯後喝醋。

到了200610月再去複檢時,中性脂肪的數字落到了如果出現在孩子的成績單上我會很抓狂、但出現在檢驗單上卻會很如釋重負的地方---56。而至此之後直到現在,我都不喝市售的三合一咖啡、或是套餐中的咖啡了(除非喝黑咖啡),雖然我真的是勤儉持家的OBS啊~

但我今天要講的不光是奶精粉或是奶油球裡近年來讓人注目的反式脂肪酸的問題,而是別的食品添加物。就像前總統 陳水扁 先生的海外帳戶人頭不只有吳景茂,還有其他尚未被抓出來的人一樣。雖然中國大陸爆發三聚氰胺的問題讓台灣人民很緊張,不知什麼食物是安全的,但是其實食品裡面即使沒有加三聚氰胺,也還有其他「雖然量少,但是本來也不應該、或不適合」加在食品中的添加物。

 

看看包裝背面的成本標示,寫著植物性脂肪、乳化劑、黏稠劑、PH調整劑、色素、香料…等,但完全沒有生乳或牛奶的存在。植物性脂肪也就是沙拉油(或其他氫化植物油)。正常情況下,脂肪與水是無法相容的,所以就像女性朋友使用的卸粧油一樣必須用乳化劑;為了要有牛奶的口感,所以必須加黏稠劑;為了要有牛奶的色澤及香氣,所以要加一點色素和香料;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所以必須加入抗氧化劑。

所以我們到底是在喝「牛奶」,還是在喝「感覺像牛奶,但其實是加了油、水、與一大堆添加物的化學物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